一、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
模式一:“基地+城市社区”直配模式
试点地区: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
方向: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农产品种植计划、农产品实时产量、采后库存等信息;
建立鲜活农产品产销网络对接平台,采集生鲜采购商(生鲜电商、商超、社区店、餐饮、大客户等)的采购信息,并与生产基地进行对接,制定鲜活农产品销售计划;
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加强与传统鲜活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合作,开展农场会员宅配、农产品众筹、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系统等。
模式二:“批发市场+宅配”模式
试点地区:北京、广东
方向:推动电商企业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合作,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货、仓储优势,依托社区便利店、水果店设立自提点,建立城市鲜活农产品配送物流体系,探索鲜活农产品直配到户的“批发市场+宅配”电商零售模式。
模式三:鲜活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
试点地区:河北、重庆
方向: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制定适合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组织快递企业制定适应农业电子商务产品寄递需求的定制化包装、专业服务等标准,研究制定农业电子商务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
模式四: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监管体系
试点地区:吉林、重庆、宁夏
建立健全“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电子商务基础数据库,探索与电商企业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需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村村点评:在鲜活农产品电商方面,农业部的三个关键词是“流通”“标准”“安全”。
对于企业,《方案》中所提到的许多模式已有了很好的探索和样板,只需要做好“牵头”和“对接”的角色,利用大数据思维,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寻找利润点。
对于农民,这些模式都是可参与程度较高的方式。农民手中的货源,就是开拓市场、与企业对接的最好砝码。除了作为企业产业链上的一环,上面提到的农产品宅配、众筹、定制化提供等思路,亦适合规模不大的农民和合作社来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也提醒了广大种植户和养殖户们,质量很重要!

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
模式五:农资网上销售平台
试点地区: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
方向:充分利用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大型农业、农资电商平台、供销社等已有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农资网上销售,探索实现部分县域的农资电商配送全覆盖;
现阶段,以化肥为重点,逐步扩展到种子、农药、兽药、农机具等主要农资品种;
鼓励电商企业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逐渐形成网购农资习惯。
模式六:农资电商服务体系
试点地区: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
方向:推动农资生产、经销企业与电商平台企业加强合作,依托国家农业数据中心、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资市场价格、农资使用指导、农事咨询、气象信息等专业服务;
支持电商平台企业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掌握分析农民用肥、施肥数据及测土配方、病虫害等数据,由单一的农资销售平台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农资服务商转变,试点农资精准服务;
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企业合作,提供农资贷款、农业生产保险等相关金融服务。
模式七:农资电商监管体系
试点地区:吉林、黑龙江
重点建立化肥电商监管体系,吉林、湖南重点建立种子电商监管体系,江苏重点建立农药、兽药电商监管体系
方向: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需求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网上投诉处理平台,推动种植、畜牧、水产以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行业监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强农资电商监管,推行信用档案制度,确保网上销售的农资可信、可用、可管。
村村点评: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农业企业是主要的发展对象。未来,成功的农资电商企业将不只是“做买卖”,而是串联起上下游、提供综合服务的“买卖系统”。在农民方面,虽然因实力限制不能自己建设,但是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三、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
模式八:休闲农业电商平台
试点地区:北京、海南
方向:推动城市郊区休闲农业资源建设、开发,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以标准化接待规范、信用评价体系、地理信息系统和移动定位技术为支撑,以采摘、餐饮、住宿、主题活动、民俗产品购销等为主要服务内容,建立统一的休闲农业线上推介、销售、服务平台和质量监督体系,实现乡村旅游线上直销,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村村点评:酒香也怕巷子深,美景更怕无人知。在乡村旅游火爆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进行推介、服务,将“互联网+”融入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如果能形成政府牵头、企业搭台、农民唱戏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格局,将会极大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升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曾介绍,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你说这利润空间大不大?
农业部表示,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鼓励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探索新模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 从内容来看,试点主要依托企业来开展,所以,这对致力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是较大的利好。有农民心里可能会产生疑问,农民也想发展电子商务,怎么能把握或利用国家的这些好政策、大形势?魏延安老师建议,农民可以做好“参与者”的角色。具体来说:
一是作为生鲜电商上游的供货者,按企业的需求生产农产品。
二是成为企业生产基地、物流中心或零售系统的工作者。
三是自己学习、适应农业电子商务;有实力的可以参与到电商平台当中推广自己的产品。
“农业电商成不成,就看农村青年干不干。”魏延安认为,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以返乡青年为主体,更有助于新体系、新思路的推广。小编查了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年龄分段,16到45周岁的人都是“青年”。不过,不管多少岁,只要有一颗想奋斗的心,致富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这次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试点主要在十个省(区、市)开展,其他地区的朋友也不用急。农业部表示,今年年底前对试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总结试点实践经验,会及时向全国推广。